葉面液肥於洋香瓜的應用




洋香瓜原產於非洲熱帶地區,主要種植在台南、嘉義、雲林等地區。洋香瓜喜高溫、乾燥、日夜溫差大之環境,陰雨綿綿或濕度高之環境易生病害且甜度較低,反之日夜溫差大的環境可幫助洋香瓜累積糖分。對土質的適應力廣,但不耐浸水,需種植在排水良好之土壤;卻因葉面面積大,需水量也大,應依照生長狀況灌溉不使其乾溼過劇,因而產生過大之裂紋。

 

近年為了對抗極端氣候與有機栽培興起,溫室直立式栽培逐漸增加,雖然保溫、防蟲/雨的效果增加了,但也少了天然的淋洗作用,因傳統農業習慣施以重肥,會造成未被吸收的鹽類累積,因此避免鹽害以及溫室的精準肥培管理成為重要課題。以葉面肥為追肥,吸收效率高、效果迅速亦可避免多餘無法吸收之鹽分累積。

 

1.種植前的土壤檢測與基肥:

種植前應檢測土壤肥力,斟酌減施基肥。

建議每公頃施用堆肥10公噸;三要素施肥量 (公斤/公頃):氮素110150、磷酐210250、氧化鉀160200。土壤的EC(1:5)值以及磷、鉀的濃度決定基肥的用量:

EC > 0.4,基肥不必施

0.4 > EC > 0.3,基肥依慣用量減施3/4

0.3 > EC > 0.2,基肥依慣用量減施1/2

0.2 > EC > 0.1, 基肥依慣用量使用

EC < 0.1,基肥依合理推薦施用量施用

有效性磷: 15~100mg/kg, 交換性鉀:30~100mg/kg

 

2. 走蔓時期與花期前:

定植後10天: 或本葉有3-4片葉時,此時植株已可開始吸收較多的肥份,可使用速益根, 促進開根葉不黃、強化新芽茁壯。

定植後20天: 或主蔓長約30公分時使用速益芽,促進側芽生長。

定植後30天: 或花期前見初生花苞,使用全植能,旺花、幼果成長迅速、不易落花落果。

 

3.幼果期: 授粉後5~7天,幼果長成約略雞蛋大小,進行疏果。疏果後亦可使用全植能噴施,以提供果實肥大期的成長需求,維持長勢、幼果膨大不裂果。

 

4.中果後期: 授粉後20天,此時果實的網紋已初步形成,果實肥大速度趨緩,追肥使用植鈣勇及有果甜,除了持續提供養分使果實增長,高單位的鈣與鉀,更提升作物對環境的耐受性、保水性,迅速增進甜度與果實的品質風味。

 

5.成熟期: 授粉後2530天,此時果實不易肥大,糖分持續累積。在安全採收期內可使用超護1號作為病害防治,常見病害如露菌病、白粉病等。超護1號為天然植物保護資材,無農藥殘餘問題。

參考資料:

1. 農食教育整合平台: https://fae.coa.gov.tw/food_item.php?type=AS04&id=74

2. 設施洋香瓜健康管理技術,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105-5 (NO.166)。

3. 王毓華、黃晉興、余志儒,洋香瓜栽培管理,https://ir.lib.nchu.edu.tw/bitstream/11455/84354/1/3.pdf

4. 羅秋雄(桃園場 副研究員), 作物施肥手冊,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。

5. 洋香瓜合理化施肥,黃瑞彰、林晉卿、江汶錦、卓家榮、林經偉,台南區農業改良場。

6. 農業知識入口網-洋香瓜栽培過程: https://kmweb.coa.gov.tw/subject/subject.php?id=19594